写在前面

今晚聊一部剧——

《玫瑰的故事》

无疑,在刚开播的时候这部剧就爆了。

它爆的点也很有意思,从网络热议的声音来看,一部分人是被主演刘亦菲的高颜值所吸引,一部分人好奇的则是如何把上世纪八十年代的原著小说改编成一个符合当下的作品,而这无疑更能体现对它改编的价值。

《玫瑰的故事》是公认亦舒极为难改的小说,黄玫瑰在书中是玛丽苏和万人迷最直接的指代,是男人女人的美梦,过于美轮美奂所以总感觉与一地鸡毛的现实相距遥远。

但剧不可能这么拍,这么拍就是我们经常说的悬浮,编剧要处理里面的一段段男女关系,又要让这个故事落地,从香港到北京,同时又不能丢掉黄玫瑰在故事里的这种特殊性,一个似乎只存在于想象中的人物。

所以,在这部剧里我能感觉到编剧的努力。每当你以为剧情即将朝着狗血的方向发展,它又能立刻给你拉回来,重新变得 ” 好看 “。

尤其是开头,一大段男性见色起意导致悔婚的狗血闹剧,让你感觉到浓浓甚至过多的现实要素,但编剧后面又把它处理成了服务于人物,也就是展现女主性格的作用,而不单单只是一次冲突,甚至还带出了一些男女视角切换下,女性主体的讨论,又让你顿觉好感。

我们就从编剧在剧本中的平衡出发,来聊聊这部剧。

正文

要了解这部剧,我们先从它的海报入手就很直观了。

盛开的黄玫瑰围绕着黄亦玫,一张女性的脸藏在其中,油画般深沉凝重的质感,成熟、盛放、灿烂,这部剧讲的就是一个女人蜕变盛放的故事。

所以去聊这部剧,绕不开的一个点就是:女性。

但它写女性,又并非去写我们以为的大女主,原著里的黄玫瑰,她的很多行为放在当下的一些主流声音里,是很不正确,甚至是有些 ” 不进步 ” 的。

她并非一个完美的人,编剧在改编时也没有刻意将其完美化,天生的美貌让她自小就生活在众星捧月的环境里,外貌优势为她带来的好与坏,她也都欣然接受,一一经历。

在入职新公司前,她会幻想一下所有的同事都对自己无比殷勤,但想混入酒会时,她又不会仅凭外貌优势和幻想出的桥段而鲁莽行事,而是开动脑筋,甚至耍些小机灵。

同样在感情里,玫瑰也不是我们希望看到的完美的始终清醒的人,她爱上一个人就会把他放在第一位,可以为了去法国见他一面不惜推拒老板、甚至辞掉自己的工作。在主管苏苏质问她 ” 难道男人比工作重要吗?” 时,她还会笑着说 ” 可是他需要我 “。

这样的剧情稍一写多就很容易与当下大众追求的价值观格格不入,所以编剧需要做到一个平衡,在剧情即将变得狗血时把剧情和角色的理性给拉回来。

编剧做的第一个平衡,就是对玫瑰这个主角写法上的平衡。

她赋予了玫瑰一个任何狗血剧情都抹除不了的个性:她是一个坚定的、始终都拥有自我的人。

所以在开头的剧情中,同公司的师父周士辉因为爱上了她而与恋爱七年的未婚妻关芝芝分手,即便公司里的人议论她说她狐狸精,她还会以一副完全不在意的姿态照常上班。

因为她知道自己什么都没有做错,自然也不需要得到什么惩罚,即便彼时时代下世俗的眼光把她视为狐狸精,但是玫瑰仍旧有一个坚定的内核。

所以在庄国栋 PUA 她,说她的助理工作没有什么价值,所在的公司只是一个小公司,不如之后跟他一起住到法国时,她可以直接打断说出你凭什么替我做决定,凭什么指点我的人生。

即便她再爱庄国栋,她也从未陷入到恋爱脑中过,她很清楚,现在只是因为她爱他所以她愿意为了他付出这些,而是否去爱一个人的决定权并不存在于对方的手中,自始至终都在玫瑰自己手中。

这就是它虽然乍看以为是玛丽苏但观感却不会玛丽苏的原因,因为它不是在给我们造梦,不是通过围绕在玫瑰身边的男人给我们提供对于爱情罗曼蒂克的幻想。它以反小甜剧的方式给我们呈现了那些殷勤、沉迷和亲近并非是旖旎,而是泡影。

要做到这一点,就不得不提到编剧在改编时第二个重要的平衡:对于男性角色的重塑以及叙事主体的转变。

毕竟你不可能不要或者过于弱化原著里那些存在争议的男性角色,因为叙事的主线就是围绕着玫瑰的四段恋情展开,但照着原著拍,会有很多不符合当下价值观的内容存在,这点你能从剧中一些男人的身上感觉到。

比如说当前出现的与玫瑰在感情上有所纠葛的一些男性,都是以不同的标签化角色呈现。

周士辉,典型的虚伪男人,他口口声声说为了玫瑰放弃一切,放弃七年的感情,放弃现有的稳定生活,但他的爱却完全没有经过玫瑰本人的同意,所谓的痴情,只是见色起意的欲望和借口。

庄国栋,自我的精英男代表,做事从不与玫瑰商量,私自规划玫瑰的人生,否定玫瑰现有的一切,他就是恋爱中最常见的那类男人。

所以编剧如果要做好改编,就必须破除男性在剧情中的主体地位和重要性,并从两个地方去平衡女性的自我和女性与男性的关系。

第一个就是非常坚持以女性的角色及女性的叙述为中心,男性只是作为服务于玫瑰成长的角色。

这体现在两方面,一方面是与男性的关系上。周士辉惹出的一地鸡毛让我们看到了玫瑰自我的强大,她会坚决地拒绝掉周士辉的示爱,主动而善意地与关芝芝沟通,用女性的方式开导和劝告她应该离开周士辉。

与庄国栋的爱情更是让她看清男人专注自我的重要一步,在她选择离开庄国栋之后,她从小顺利的人生进入了第一个成长的阶段。

另一方面是在叙述上,让玫瑰成为叙述的主体,拿回女性讲述的所有权。

比如面对同一件事,在周士辉的表述中就把玫瑰和他单独吃饭、喝咖啡当作示爱成功的表现,在他的幻想和话语中,玫瑰主动收下他的礼物,嗔怪他即将结婚,是玫瑰勾引的他神魂颠倒。

但是在玫瑰的叙述中真实的情况其实是,所有的私下聚会都是以工作状态以同事的身份,她明确拒绝周士辉的示爱,并且从未收过周士辉的礼物。

这恰恰是讲述的主体是谁的重要性,也是这部剧改编的不错的地方,原著的写法是通过四个男人对女主的回忆,在男性的叙述中建构出玫瑰的身份,所以玫瑰被认为是红颜也是祸水。但剧里改成了玫瑰自己的视角,玫瑰只是她自己,这是它的一个重要平衡和进步。

第二个,剧中加入了大量原著中没有那么详细的细节,去写女性角色之间的互动,不光让我们看到了真实的女性相处,在叙事上也能稀释部分男性角色,以及不同男女情感线带来的观众的争议。

剧集围绕着玫瑰的生活,塑造了多样的女性角色。

在感情上与黄亦玫有很多相似特质的有大哥的相亲对象白晓荷,对待感情她永远保持清醒和负责,发现自己对于大哥没有感觉就及时止损,即便大哥一直在追求她她也毫不拖泥带水地拒绝。反观玫瑰的初恋庄国栋,在与玫瑰恋爱前,面对玫瑰公司女同事的示好和单独相约,他从不拒绝,甚至给对方留有期待的行为就显得颇为自私。

而白晓荷不仅对大哥给出缘由明确拒绝,面对过往的爱情也能做到无愧于心,即便懦弱的前男友消失不见,她也会独自坐火车到前男友的城市,只为了一场体面的告别,这是一种健康的爱情态度,只发生在剧中的女性身上。

还有玫瑰的主管苏苏,面对素不相识的玫瑰的求助,会把丝巾送给她度过窘迫;玫瑰的老板姜雪琼,即便是玫瑰曾拒绝过她的要求,不想利用感情在工作中走捷径,她也不会因此而不满或刁难,反倒是抓住了玫瑰身上年轻的冲劲,遵从玫瑰的意愿和追求,为其安排了合适的工作。

同时在对这些女性的关系进行塑造时,编剧也没有刻意回避人性的真实,不会把女性的环境塑造成一个纯粹的乌托邦。

它不会刻意回避人性中利己的一面,会写出人与人相处时的私心,比如苏苏在向姜总推荐玫瑰时,姜总坦言要找这么一个人很难吧,优秀又不会对你造成威胁。

但这些私心只是人的本性,剧集没有刻意去除或放大这些特质,相反地,它更多让我们看到女性之间的温柔美好,看到真实的女性之间相处是怎样的,并非是嫉妒而是欣赏,更不会为了一个男性而勾心斗角、头破血流。

即便苏苏推荐玫瑰时有自己的私心,依旧不能否认她也是看到了玫瑰个人的审美和能力真心地推举她;也正是她,每当在玫瑰因为感情着迷和落魄时会主动去警醒和帮助她。

玫瑰同样如此,她看到姜总肠胃炎时不顾姜总的反对也要带她去医院;在上海看到苏苏打电话时崩溃,主动撑开伞为她遮风挡雨,但面对苏苏事后的尴尬时又玩笑般坦言 ” 你不用因为尴尬没话找话,我刚刚可什么也没听到 “。体贴又有分寸,太久没有在国产剧里看到如此舒服自然的女性相处了。

就算是那些只有一点戏份的女性配角,我们同样在她们遇到的狗血事件中看到完全不狗血的一面,比如喜欢庄国栋的女性同事,在看到庄国栋和玫瑰在一起后,也没有那种俗套的对玫瑰冷嘲热讽的情节。

更别说玫瑰的同学们,面对周士辉这样的男人上前追求,也没有一句闲话或者对玫瑰的一句玩笑。

我们在国产剧中见惯了太多的勾心斗角和狗血撕逼,情感、友谊几乎成了表达女性相处时的敏感词,只要涉及到这些情节就势必会大书特书、一波三折。

几乎都快忘了,女性之间真实且正常的相处,就是这样的愉悦、轻松和美好了。

而这些才是这部剧里最值得被看到和被讨论的内容,也是这部剧做的最好的改编之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