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言之,这部电影其实讲的是一个可能已经被很多人忘记的“狮子山精神”。什么是“狮子山精神”呢?上世纪,很多内地人逃难到香港。而已经落脚在香港的人,则帮助逃难者。大家形成了一种彼此互助互救的精神。狮子山精神,说的就是香港底层劳动者之间的这种互帮互助。因为穷苦,所以,我更愿意帮助和我一样穷苦的人。这是狮子山精神的精髓所在。面对和自己曾经同样处境的人的时候,狮子山精神的人,会掏心掏肺地帮助。
在电影《大场面》当中,呈现的也是这种精神。一个剧组当中,有钱的资方,有名气的大明星,甚至于既得利益者导演群体等等,他们都不会帮助替身演员脱身,替身演员的生死,早就被他们置之度外了。而这个时候,在生死关头,愿意站出来的,则是剧组当中的那些底层劳动者们,场务啊,道具啊,灯光啊等等。
《大场面》用一个具体的地雷,来形成了底层劳动者的生存危机。而在实际生活当中,这个地雷,可以是很多东西的替代品。比如,粮食危机。在电影《一九四二》当中,穷苦人面对了粮食危机的问题,大家眼看着就要饿死了。而此刻,大灾之年,委员长还在宴请,河南省长也照样吃着黄河大鲤鱼。这是更直观的冲击力。即便是出现了粮食危机,这个危机,也只在底层劳动者当中出现罢了。
如是,这个底层互助就非常重要。《一九四二》当中,河南的灾民为什么最终要往陕西跑呢?因为到了陕西,真的会有陕西老乡给河南老乡吃的,会让这批人艰难地活下来。陕西老乡自己家里富裕吗?也一样的不富裕。但是,老乡们知道,如何通过一个窝窝头,救人一命。类似的底层互助的事情,不胜枚举。
再比如说,老电影《白毛女》当中,白毛女被黄世仁抢夺到了家中之后,家里边有个老佣人嫂子,对白毛女也是底层互助,正是因为有这位嫂子的存在,白毛女最终才逃上了山,靠着果子和贡品,活了下来。电影《大场面》讲的便是这个底层互助的重要性。这样的电影,显然是可以感染很多影迷的。
百多年前,鲁迅先生写下“人血馒头”的文章,其实也是告诫国人,底层劳动者不能相互吃人血馒头,而是要互帮互助。从这个意义上讲,这部《大场面》虽然场面不大,但它囊括的思想内容很大。这部电影,是有社会正向价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