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剧《灿烂的风和海》似乎被看作是澳门回归的献礼剧。当然,在剧作的官方宣传当中,倒是没有“献礼剧”这个说法。澳门回归25周年之际,播一部澳门都市背景的电视剧作品,也当然是有电视剧之外的意义的。而用浪漫主义的手法讲爱情故事,显然可以呈现澳门这座城市的年轻和活力。爱乐之城,爱情之城,都是创作者和观众们对于一座城市的最美好想象。
从电视剧创作的角度上讲,用《灿烂的风和海》的方式讲一个浪漫的都市爱情故事,无伤大雅。但是,从文学创作的角度上讲,如果我们在创作地域文学内容的时候,只满足于创作这类单线条的爱情故事,就失之于简单草率了。可以预见一下,这部电视剧当中,会出现大量的澳门城市地标类的背景内容,出现一些饮食内容和旅游内容等等,但是,这部电视剧不会深度扎根入澳门的市井生活当中去。
真正严肃的文学创作和影视剧创作,不宜满足于一个浪漫的都市爱情故事,因为这类浪漫,显然是可以寄生在所有都市上面的,而并不独属于谁——即便是剧作当中,文学作品当中,出现了大量的地域背景的内容——这些内容,基本上都是符号标签式的。
澳门本土的小说作品并不多见,能够用现实主义笔法来实现影视化改编的澳门背景题材的作品,更是稀少。在这种背景之下,用“创意写作”的思路,搞一个澳门的都市浪漫爱情剧,也便是不优选择当中的最优了。讲到这里,猛然想起老舍先生之于北平。每一座城市,都应该有独属于自己的作家。然而,放在我们这个时代,哪座城市还有自己的作家呢?
正因如此,我们何必为难一部电视剧的创作者们呢?现实主义的苛责,真的就只能是苛责。《灿烂的风和海》肯定有浪漫,有俊男靓女,有澳门的各种地域背景板,这些,不就够了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