聊“补录”这个话题时,豆沙和小冉都提到了“成本”问题。
“棚内综艺为了保画面可能会有录制几遍的情况,但是户外类旅行类的一般不太可能整趴戏补录,成本太高了。”豆沙说。
即便节目组愿意耗时耗力砸钱补录,也还有很大的可能面临穿帮,最后落得“吃力不讨好”的结果。
“户外节目要看天光,也无法保证场景完全复刻。一些物品的摆放,或者是艺人的造型都可能穿帮。”小冉说。
后期Coco也赞同小冉的说法。“如果只是补录了一个完整的片段,那还好剪一点,如果只是补几句话进去,为了保证内容的流畅,我们就要考虑机位的改变、考虑前后衔接,这些都蛮考验后期剪辑的。”
总之,整个环节补录,技术上可行,实操不太可行。
更大的可能是不得不调整和“补救”。比如,在原本内容的基础上,临时增加一个此前从未出现的环节。
并非补录,而是通过最常规的增加、减少环节去补救内容。
那么,嘉宾有可能主导剪辑吗?答案或许也和大部分人想的不同。
大的综艺项目,除提前商定好的大咖外,多数艺人都没有正片的审片权,个人宣传片段交给艺人方严审后,得出的部分修改意见会延续到正片的剪辑中。
剪辑完成后的正片内容,后期只会交给人物pd审片。“这个过程最多的是‘加’,而不是删。我们会根据嘉宾的宣传点,把精彩的部分找回来,pd们每次都为了给自己的艺人加戏吵架”,小冉科普道。
在网友的猜测中,艺人(素人)嘉宾会和节目组沟通审片和补录。然而现实情况是,嘉宾团队能提前看到的只有个人宣传部分。对于每周更新的正片,普通嘉宾没有话语权,而大咖嘉宾或者利益相关的明星嘉宾都有节目组保护,不会出现需要补录的重大问题。
“大咖对内容一般不会有啥意见,都是一些美颜啊、法令纹啊、鱼尾纹啊之类的问题。他们的人设一般都维持得很好。”后期Coco说。
流量反噬?
从调查结果来看,补录的几率非常小。
但这并不代表节目组不会对内容和嘉宾进行干预或引导。
从播出情况来看,这两期麦琳李行亮夫妇的篇幅与此前相比大幅减少,其中有多少可能性是节目组在规避风险呢?
后期Coco提到了自己遇到的类似情况。
某综N代节目一直以来因风格和立意赢得高口碑,但节目某一期意外播出了非嘉宾出现在拍摄地的画面。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据此猜测节目组违背初衷雇用素人,闹出了不小的风波。
在此之后,Coco剪辑时都是“小心小心再小心”。“一般可能比较有争议性的镜头,我们就直接避免掉了。”
同样,在小冉和豆沙看来,节目前期播出争议一定会影响后期内容。
“肯定会做调整,但还是会遵循真实情况。毕竟真人秀的剧本只有大框架,没有具体的流程,一切都是跟着嘉宾的反应走。”小冉说。
不管类型、元素如何变化,真人秀制作的逻辑是不变的。
节目组不会完全把控剧情的走向,只会根据真人秀部分呈现出来的特点深挖、强化。
成功的真人秀大多如此,0帧起手,突出特征。曾参与《青春有你2》导演工作的付付告诉狐厂娱乐观察,节目出圈的原因正是导演组对真人秀部分的“深挖”。
“一旦发现选手之间有什么样的矛盾、有怎样的对话,不管好的、坏的,我们都会第一时间架机器,增加后采,围绕这个事件或者矛盾去聊,聊透彻。”付付说。
而《再见爱人4》也是通过这种对真人秀部分特点的放大和强化,引爆了讨论。
节目观察室的嘉宾,情绪化的黄执中最早给麦琳下了定义,点出“她要愧疚感、亏欠感”,评价其“太过分了”、“填不满的坑”,并随着节目播出不断强化这些观点。
当然,麦琳在节目中的情商和言行举止未必成熟、健康,但毋庸置疑,她的行为漏洞就是在观察室嘉宾的讨论中被无限放大的。
节目设置上如此,节目制作上也是如此。
不说围绕“画像”、“理想伴侣”的后采和花絮这些显性因素,只观察节目组后期剪辑的配乐,都能从中感受到“引导”和“强化”。
此前博主@水木丁 就曾分析过《再见爱人4》配乐的应用。比如第四期麦琳说“李行亮享受孤独”时,配的是高分美剧《怒呛人生》的插曲《Stealing for Church》。随后麦琳打断李行亮的话发问时,音效是恐怖且尖锐的,配合着“咋的我一坐你旁边你就不顺畅了”这句话,bgm换成了《奥本海默》中的插曲《fusion》。
结合影片内容具体来看,《fusion》这段纯音乐出现在影片中反派施特劳斯蓄意报复揣摩,有罪推论奥本海默的关键情节处。唇枪舌剑的对话,配上了一段急促、紧迫的音乐,营造紧张、拉扯、迫害的氛围。
由此可见,节目确实有强化矛盾、突出冲突的想法。结果也如节目组所愿,麦琳和综艺都被推上风口浪尖,成为红极一时的密码。
只是,被引导了情绪的观众开始大规模质疑节目组补录的这一刻,流量反噬口碑的结果就已注定。
至此,爆款已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