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幻电影已不再是边缘存在,而是时代呼唤下的必然崛起。

“观众需要通过电影获得全新的对未知的感受和概念,这就是科幻电影的核心。”

观众早已对旧有的故事失去了兴趣,他们渴望看到那些不曾见过的画面和故事,渴望在电影中找到时代的回响。

如何让电影中的人物关系、场景设计富有新意,是我们需要重点关注的第一步。

有了“新”,观众才会跟随你进入一个新的阶段。

但是,在强调“新”的时候,黄建新又强调了一个重要的点:

观众的心理体验。

“我们知道科幻是有一个非常重要的母题,就是对未知与时间的讨论。虽然科幻电影展现的是未来时,勾连的是过去时,但它最终想要传达的效果其实是“现在时”。

“无论电影如何呈现未来或过去,最终还是要带回到当下的现实心理体验。”

黄建新说,这个世界变化太快,当我们面对这些变化时,一方面感受到生存压力,另一方面我们的艺术表达却远远落后于这些变化。现在很多农村题材的电影水准不错,但在市场上往往表现不佳。这是因为中国已经进入工业社会,社会主体意识也发生了根本变化。这些题材只是我们“知道”的事物,而不是我们今天观众“切身感受”的事物。

相比之下,科幻电影从社会心理学的角度看,会拥有巨大的影响力,甚至可以在有些地方超过现实主义。

为什么我们现在很少反思科技?

杨治学是《流浪地球》系列电影的编剧,他是第一个来到科幻电影创造营上课的,与后来黄建新讲的“观众心理体验”呼应,他强调说,科幻,需要在现实的审视下。

因为我们的观众有丰富的现实主义观影体验。我们需要照顾到,大众认知范围内的时空合理性。

如果影片中的社会环境和生产力水平与现实常识不符,那观众会觉得有“bug”,不过处理得好,这些“bug”也可能会成为叙事的亮点。

杨治学说,你的故事是科幻的,而你的人物必须是现实主义的,因为人物要带着观众进入那你的科幻语境中。